發(fā)布時間: 2025-09-24來源:有來醫(yī)生
張先生35歲,睡覺時習慣用一個高約20厘米的軟枕頭,覺得“枕得高才舒服”。半年前,他開始出現頸肩部酸痛,轉動脖子時伴有“咔咔”響聲,起初以為是工作勞累所致,并未在意。
隨后癥狀逐漸加重,出現右手麻木、握力下降,甚至夜間睡覺時會因頸肩部劇痛醒來。張先生自述早起脖子像‘僵住’一樣,需緩幾分鐘才能活動,同時右手無力。
就診后,醫(yī)生為其安排了頸椎X線及磁共振檢查。X線顯示頸椎生理曲度變直,C5-C6椎間隙變窄;磁共振提示C5-C6椎間盤向后突出,壓迫右側神經根。結合癥狀與檢查結果,確診為“神經根型頸椎病”,病因與長期使用過高枕頭、頸椎長期處于前屈畸形狀態(tài)密切相關。
與患者溝通后,在治療上,給予頸椎牽引治療,口服塞來昔布緩解疼痛,甲鈷胺營養(yǎng)神經。并調整枕頭高度。經過1個月系統(tǒng)治療,
張先生頸肩酸痛及右手麻木癥狀明顯緩解,復查磁共振顯示神經根壓迫減輕。
??醫(yī)生提醒:
枕頭過高會使頸椎過度前屈,長期牽拉椎間盤與韌帶,極易引發(fā)退變突出。若長期出現晨起頸部僵硬、手麻、頭暈,或枕頭高度調整后仍無改善,需警惕頸椎病變,及時就醫(yī)排查。

01
為什么睡覺需要兩個枕頭?
01第一個枕頭:枕頸+頭,支撐頸椎
很多人用枕頭只枕頭部,忽略了頸部支撐,這是最常見的誤區(qū)。
頸椎并非筆直,而是存在10°-15°的前凸生理曲度。這一結構如同“彈簧”,能緩沖頭部重量、分散椎間盤壓力。
若枕頭僅墊在后腦勺,頸部與枕頭間會形成懸空區(qū),頸椎會因缺乏支撐而過度前屈,長期如此會導致頸椎生理曲度變直、椎間盤壓力增大,進而引發(fā)頸肩部肌肉勞損、頸椎間盤突出等問題。
仰臥位:頭枕高度需使頸椎與胸椎保持自然銜接。美國脊柱健康協會(NASS)建議,仰臥時枕頭受壓后高度應與拳頭一致(約8-12厘米),使眼睛平視天花板,避免頸椎過伸或反弓。
側臥位:枕頭高度需填補肩部到頸部的空隙。若枕頭過低,頭部會偏向床面,導致頸椎側彎;若過高,則會使頸椎過度內收,壓迫椎動脈。研究顯示,側臥時枕頭高度應為肩寬的1.5倍(約12-15厘米),以維持頸椎中立位。
02第二個枕頭:墊腿,放松腰椎
墊腿用的枕頭無需過高,厚度3-5厘米即可,材質以柔軟透氣的棉絮或羽絨為佳,主要作用是減輕腰椎壓力,維持脊柱整體生理平衡。
仰臥時在膝下墊枕頭,可使膝關節(jié)適度屈曲,減少腰部肌肉牽拉,緩解腰椎間盤所受的垂直壓力。尤其對于長期久坐、腰椎已有輕微退變的人群,墊腿后腰椎能從“緊張狀態(tài)”轉為“放松狀態(tài)”,降低腰椎間盤突出風險。
側臥時在兩腿間夾一個薄枕,可使髖關節(jié)與膝關節(jié)保持水平,避免因雙腿交叉或過度分開導致腰椎側彎、骨盆傾斜。
臨床研究表明,睡覺時在腿部適當墊枕,能使腰椎間盤壓力降低40%以上,顯著減少夜間腰背部肌肉痙攣的發(fā)生。
脊柱是一個整體,頸椎、胸椎、腰椎相互關聯,單一保護頸椎或腰椎都不夠。兩個枕頭的搭配,能同時維持頸椎前凸、腰椎前凸的正常生理曲度,使整個脊柱處于自然放松的直線狀態(tài),避免因局部受力不均引發(fā)連鎖損傷。
02
這些錯誤睡姿,你中招了嗎?
01俯臥睡覺
俯臥(趴著)是對脊柱傷害最大的睡姿,俯臥時頭部必須向一側扭轉才能呼吸,導致頸椎持續(xù)處于旋轉畸形狀態(tài),頸椎兩側肌肉受力不均,易引發(fā)頸椎側彎、小關節(jié)紊亂。
同時,俯臥會使腰椎過度后凸,腰椎間盤前側壓力驟增,長期如此會加速椎間盤退變,引發(fā)腰椎間盤突出;胸部受壓還會影響呼吸功能,導致睡眠中缺氧,降低睡眠質量。
《中華骨科雜志》研究顯示,長期俯臥睡覺的人群,頸腰椎疾病發(fā)病率是其他睡姿者的4倍,且治療后復發(fā)率更高。
02蜷縮側臥
蜷縮側臥時,腰椎過度彎曲,腰椎間盤后側受壓,易導致髓核向后突出;同時,髖關節(jié)與膝關節(jié)過度屈曲,會使下肢肌肉緊張,影響血液循環(huán),出現腿部麻木、酸脹等癥狀。
長期蜷縮側臥還會導致骨盆傾斜,進而引發(fā)脊柱側彎,表現為站立時雙肩不等高、腰部向一側彎曲。
對于青少年而言,骨骼尚未發(fā)育成熟,長期蜷縮側臥會影響脊柱正常生長發(fā)育,增加特發(fā)性脊柱側彎的發(fā)病風險。
03“投降式”睡姿
雙手上舉過頭頂時,肩胛骨內收,斜方肌、肩胛提肌被過度拉伸,導致肌肉微損傷。同時,胸廓出口變窄,可能壓迫臂叢神經和鎖骨下動脈,引發(fā)手臂麻木、無力。
研究顯示,長期“投降式”睡姿者中,45%出現肩周炎,20%伴有胸廓出口綜合征;女性因肩部肌肉較薄弱,風險較男性高1.5倍。
04高枕仰臥
很多人認為“高枕無憂”,實則高枕是頸椎病的重要誘因。
長期使用高度超過15厘米的枕頭仰臥,會使頸椎過度前屈,如同“低頭看手機”的姿勢持續(xù)數小時,頸椎間盤前側受壓、后側受拉,長期反復會導致椎間盤纖維環(huán)損傷,髓核突出壓迫神經根。
同時,高枕會使頸肩部肌肉持續(xù)緊張,得不到放松,易引發(fā)肌肉勞損,出現頸肩部酸痛、僵硬、活動受限等癥狀。X線檢查常顯示頸椎生理曲度變直甚至反弓,嚴重者可出現椎間隙狹窄、骨質增生。
此類人群若不及時調整枕頭高度,5-10年內發(fā)展為頸椎間盤突出的風險高達60%。
05無枕睡覺
與高枕相反,部分人因頸肩不適選擇“無枕睡覺”,認為這樣能讓頸椎“恢復自然”,實則危害更大。
無枕仰臥時,頸椎失去支撐,會因頭部重力作用向后仰,導致頸椎前凸消失,頸椎后方韌帶與肌肉過度牽拉,引發(fā)頸后部酸痛。
同時,無枕狀態(tài)下腰椎會過度前凸,增加腰椎間盤的壓力,尤其對于腰椎本身已有退變的中老年人,易誘發(fā)腰椎間盤突出。
臨床中,長期無枕睡覺的患者,頸椎與腰椎同時出現病變的比例比正常使用枕頭者高2.8倍,且癥狀往往更嚴重。